政府应以“政策介入”反媒体垄断


2013
【大马青年,复刊号第一期,页6-7】政府应以“政策介入”反媒体垄断

【庄迪澎】台湾社会近年颇受媒体垄断的乌云笼罩,以生产「旺旺仙贝」闻名的旺旺集团老板蔡衍明先是在2008年入主中时、中视及中天之后,又试图购买全台三分之一有线系统;2012年又因适逢《苹果日报》出版商壹传媒集团老板黎智英撤离台湾,与其他企业家连手接收这个强劲对手的传媒事业。

台湾社会对媒体垄断的忧虑,自有其前因后果。台湾虽早在1987年解严及宣布解除报禁,但媒体记者、学界及反对势力好不容易在2003年才促成「党政军」势力退出媒体产业,造就了今日台湾新闻自由在亚洲数一数二的成就,焉能在21世纪容许资本家垄断媒体产业,造成台湾舆论市场开倒车,回到一言堂的场景。

至于近因,恐怕是与蔡衍明涉足媒体产业后的强势霸道作为息息相关了。 2012年7月25日,台湾学者在「国家通讯委员会」(NCC)宣读的声明里,有一段文情并茂的文字,基本反映了蔡衍明涉足媒体产业后的恶质现象:「自2008年年底蔡衍明自中国回台入主中时、中视、中天以来,我们看到的是,同时掌握了金钱与媒体,不但可以影响政治、操纵舆论,更可以玩弄体制、践踏法律!新闻可以大剌剌地当广告卖,我国的党政军必须退出媒体,但中国的党政军透过在台湾的买办,却可以在我国置入新闻!媒体不仅可以当成私人复仇的工具,更可以拿来帮反民主、反极权的政体擦脂抹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尽管行径张狂,但是只要有频道,不怕买不到愿意表演辩护的名嘴;只要有媒体,政客就纷纷被绑架,噤声不语。」

“媒体巨兽”抹黑“反收购运动”知识分子

值此台湾社会轰轰烈烈反对媒体巨兽之际,回首马来西亚中文评论人在2001年号召「反收购运动」和「罢写运动」,以抵抗执政党马华公会伙同《星洲日报》老板张晓卿,凭靠时任首相马哈迪背书而强行收购南洋报业控股,难免唏嘘。首先,台湾是个高度民主和自由的国度,各类大大小小的媒体不胜枚举,台湾社会尚且担忧媒体巨兽垄断舆论市场;反观马来西亚2001年的「反收购运动」,早已预见了张晓卿在2006年「正式」入主南洋报业控股的媒体垄断局面,但其时「反收购运动」同仁费尽不少心力在响应报社存亡、雇员失业,以及「何为垄断」等问题。

台湾媒体巨兽修理学者和批评者的恶质作为,在马来西亚同样出现。自2001年「反收购运动」迄今,许多参与「反收购运动」的知识分子和评论作者,仍在「第一大报」的「封杀黑名单」内,甚至遭报社公器私用,利用报纸栏目抹黑谩骂。虽然已历时11年,而且张晓卿控制的世华媒体占据93%西马中文报业读者群,却仍有不少文教圈中人辩称「没有100%控制,不算垄断」,或是「互联网使得信息自由流通,何来垄断」,甚至为报社的封杀、抹黑等恶质作风辩解、护短。

造成前述场景之原因,固然不是三言两语可说尽,但扼要地说,至少有三个因素:(一)国人重视政党政治活动更甚于媒体政治活动,甚至将媒体仅仅视为「去政治性」的文化机构,因而未能体认媒体乃政治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二)传播教育尚未普及,尤其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媒体识读(media literacy)教育;(三)缺乏可供人们选择的替代媒体,导致传统上仰赖媒体从事专业活动的文教工作者怯于挺身而出反垄断,以免「开罪」媒体集团而失去平台,甚至更糟糕,为了挣得一席之地,积极扮演媒体集团辩护士的角色。

读者独立反思 不再对媒体尽信无疑

虽曰唏嘘,但晚近的演变,还是让人看到进步与希望。 2011年7月9日,《中国报》夜报头条以「说好的和平呢?」为题报导当天的凈选盟大集会,隐约将警方暴力归咎于集会者,招致社会大众群起批评;2012年2月19日,《星洲日报》处理「林冠英-蔡细历辩论会」新闻报导严重失衡,亦罕见地招致大批读者涌入其面子书抗议。这两件较为瞩目的事件可谓为一种「震撼教育」,对许多曾经「迷信」媒体何其正义、客观、果敢的人犹如当头棒喝!往后,吾人不时可看到读者在面子书里调侃、非议媒体的失衡与失当报导,以及对媒体垄断现象表示忧虑。此一趋势,反映了有越来越多人不再对媒体尽信无疑,以及开始反思媒体垄断的弊端。

社会进步,我心欢愉,但下一步又如何?经过2008年大选,在野党大胜的洗礼,以及晚近越来越能看到政权轮替的可能性,吾人理应认真思考和着手推动「政策介入」的工作了。国会虽然在2010年6月通过《竞争法令》,但是却允许一些产业享有豁免权,以致媒体产业的垄断局面无法破解。随着政权轮替之可能性远较过去任何时候更高,吾人应期许并且动员促成民联(倘若)执政后推动阻止媒体垄断之立法与政策。民联执政的雪兰莪州在2011年4月1日通过《信息自由法》,实乃倡导信息自由与新闻自由的非政府组织多年努力之成果,而此一成果,应启发和鼓舞吾人推动「政策介入」,验收马来西亚的「解除报禁」、「党政双退」及「瓦解媒体巨兽」成果。  ‖  载PDF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