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自由论衡(九):再论报社主管的更年期焦虑


2011.10.21【东方日报•名家】再论报社主管的更年期焦虑――新闻自由论衡(九)

【庄迪澎】10月3日,拙文《中文报社主管的更年期焦虑》在《东方日报》发表,当天我就在面书写道:“如果要攻击我自以为是,奚落报社主管不是大学毕业的话,请认真读完全文的脉络。”岂料,两天后,《星洲日报》执行总编辑郭清江就以此论调在名为《星洲友》的面书贴文反击拙文,其他高阶主管如集团市场/业务开发总监黄康元、企业公关及业务促进总经理谢念芳、副新闻主任朱运健随之起哄,早我四年从理大传播学院毕业的黄康元甚至骂我“脑残又品格低劣”。

最新的反击刊于《星洲日报》言路版,10月17日、19日及20日一连四篇,分别由砂拉越《星洲日报》高级新闻编辑何俐萍的《品德与能力高于一切》、两个星期前已在匿名网站张贴的《低俗缺德的评论文章》、所谓“资深电子媒体人”施宇的《君子过招、小人拆板》,以及“读者”琼琼的《大学生更要懂得谦虚》。这些面书贴文和见报文章,除了唱和“讽刺华文报主管学历”之论调外,就仅是攻击在下,却回避拙文之主旨、立论和分析。

这些只有人身攻击的“回应”,除了误导未阅读拙文的同道和读者对我产生恶劣印象,也就只能增加更多的注脚印证拙文的立论――对话的能力阙如。首先,他们完全读不懂(抑或根本没读),全文脉络谈的是社会变迁造成的现象。我以以社会变迁阐述报社主管和部属的学历与知识落差,恰恰是一种谅解,即学历落差是客观条件的限制,而非个人主观条件或资质的问题。其次,全文议论之事,毋宁说是中文报业的现象,奈何世华媒体控制中文报业93%市场份额,它只得概括承受,这是垄断报业必须承担的代价(更何况,它们早已把世华媒体等同于中文报业、中文报业等同于世华媒体)。

与政治变迁背道而驰

诚如拙文早已阐明,中文报社主管面对的冲击,学历只是表征;而且报业确实有不乏深知自己价值所在,且学识、见地与论述能力都远高于许多大学毕业的后辈的资深媒体人(例如张景云、吴彦华、黄金城,以及郭清江的前上司林友顺等)。“学历”和“学力”确实不必然形成正比,毕竟学海浩瀚,吾人若不砥砺进取,即便研究所毕业也不见得有学力可言。与我师出同门、浸淫报业就快20年的资深主管黄康元仅能以“脑残”攻击评论者,却说不出道理,恰恰是“学历不等于学力”的好注脚。

本文主要补充阐述拙文略提却未及深论的现象:1998年至2008年的政治变动,何以造成中文报业主管遭逢彷如更年期般的焦虑。

1998年“烈火莫熄”改革运动有个重要的政治意义,是激活了1987年茅草行动以后陷入低潮的公民社会,并使得反威权(或具体地说是反国阵)的氛围再度凝聚。而且,有别于1987年的巫统党争,“烈火莫熄”改革运动不只是两个马来人权贵的权位之争;至少后续的发展说明,它已成一场各族群群众(不仅限于巫统基层)参与的政治运动。

在野党在2008年大选大捷,堪称是“烈火莫熄”的十年小收成。“烈火莫熄”历经其高潮后归于淡静,其能量却能维持十年,确实令人始料不及。然而,中文报业主管根深柢固的族群政治偏见,毕竟还是造成他们把“烈火莫熄”看成巫统/马来人的“两头大象打架”而轻忽之。而且,同一时期,各种非政府组织崛起成为新的政治行动者,但报业主管仍然依赖党政菁英作为主要新闻来源,漠视非政府组织的主张、观点和新闻。与新的政治现实脱节,为他们在后续的政治变局中的焦虑埋下伏笔。

尤有进之,2007年至2011年的几场大集会,规模与声势虽不及“烈火莫熄”,但是2008年全国大选的结果使得政权轮替的想象较之从前更为可能之后,“反”的氛围可说达到另一高潮,其展示的能量不仅不逊于“烈火莫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恩庇政治既得利益者

这点,中文报业晚近的遭遇或可作为注脚。2001年的反收购运动虽说如火如荼,却是以知识分子和评论作者为主力,坊间响应不如预期;乃至2006年的反垄断运动,虽有较多大专生和关切此事的民众响应,似乎也还未能让人感受到众志成城之氛围。反观今年7月9日净选盟2.0大集会当晚,《中国报》夜报打出《说好的和平呢?》之头条标题,以及9月29日《光华日报》在感谢首相纳吉的广告中合成许子根照片事件,反弹声浪已是由遍布各地的网民所主导,并且在网络空间营造了一股舆论氛围。

然而,中文报业晚近13年的事态,从《星洲日报》在1999/2000年马华公会党争期间俨然林良实派喉舌、2001年伙同马华公会兼并南洋报业控股、黄家定出任总会长后有报界同行揶揄的“御用记者”、乃至对首相兼巫统主席纳吉极尽逢迎拍马(比对阿都拉巴达威的恭维过犹不及),无不是在向权贵献媚,无不是与前述政治变迁态势背道而驰。

两者对比何其鲜明,媒体人不可能不觉察。然而,世华媒体集团执行主席张晓卿是砂拉越州伐木大亨,且涉足油棕、汽油、矿业、渔业、资讯科技和制造业,背后有庞大的经济利益,以及早为人知的政治联系。身为国阵主从恩庇(patron-client)政治模式的既得利益者,其控制的媒体不可能不以维护老板的利益为依归(事实上,正是因为控制规模庞大的媒体集团,让大亨们有较高的政经地位和较大的议价筹码),但却经常堂而皇之地以维护员工的饭碗为藉口。

业主的利益与民间的期待(和批评)背反,构成难以化解的张力,可说是报业的结构性窘境。报社主管的更年期焦虑,比喻的是无法幸免于社会与政治变迁,却适应不良,无力化解张力又无力回应批评而萌生焦虑的一种状态。

然而,倘若报社主管继续沉溺于在权贵身边吃香喝辣、与商贾大亨饭局闲聊、为官方御用媒体单位的赞美沾沾自喜,或如郑丁贤在专栏里炫耀品尝研究红酒、享受意大利咖啡机压缩优等咖啡豆冲泡的85ºC咖啡等优雅生活格调,遥望庶民,焉能纾解更年期焦虑?    ‖  原文出处‖  下载PDF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