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会记者提错诉求、搞错对象!――传媒论衡(14)


2012.11.24【东方日报•名家,A37版】国会记者提错诉求、搞错对象!――传媒论衡(14

【庄迪澎】11月7日,34家各类型媒体的77位在国会采访的记者联署陈情书,请求下议院议长班迪卡禁止“外人”利用国会走廊召开记者会;翌日,议长便宣布禁令,联署的记者可谓求仁得仁,却也招致非议。媒体和记者是新闻自由的利益相关者,更应是新闻自由的倡导者和维护者,要求禁止“公民”到象征“公共”的国会大厦召开记者会,确实荒谬。

联署信的号召者是巫统外围网站《每日议程》(Agenda Daily)的记者、议长在联署次日便从善如流,以及11月1日人民公正党策略局主任拉菲兹在国会走廊揭露首相署部长纳兹里的家人与沙巴富商谢天福过从甚密当天,这位掌管国会事务的部长便质疑拉菲兹不是议员无权在国会走廊开记者会,这三个因素很难令我信服,此次联署不是国阵幕后操盘的动作(虽然议长在联署信“正式”交到他手上之前就已宣布禁令)、不是号召者与权贵暗渡陈仓的结果(这是新闻界的耻辱)。

若说在野党和非政府组织竞相到国会走廊开记者会是个“畸形现象”,此“畸形现象”实乃媒体对政经弱势者差别待遇的结果。由于相对弱势,在野党从政者就算是国州议员,也未必会获得主流媒体应酬;非政府组织更不必说了,若非获政府“认可”或由权贵妻女领导,冀望主流媒体派员采访,只能“试试运气”,祈祷记者会当天是“没有新闻”。

正是这种差别待遇致使在野党和非政府组织随机应变,趁国会开会之便,在记者汇集的国会走廊开记者会,期许(一)至少有机会接触记者,几十家媒体当中有几家愿意报道;(二)记者会找在国会备询的正副部长回应他们提出的议题/事件,使相关议题/事件引起广泛关注。换言之,禁止非议员在国会走廊开记者会的主要受害者,正是在野党和非政府组织,因为他们争取关注的机会和权益被剥夺了。

“无意间”沦为共犯

就此而言,联署的记者确实难辞其咎,但他们未必都是国阵政治议程的“蓄意”共犯,而是“无意间”沦为共犯――他们之所以如覃心靖所言,在“数十秒的一念之间”决定签署陈情书,纯粹是对工作量不胜负荷的反射性回应,加之以理念缺席,未能提供行动指导。

国会虽是所谓的三大权力机关之一,但在我国的政治现实里,它充其量只是核准法案的橡皮章;巫统大会、巫统最高理事会会议、各部门的内阁会议后记者会(post-Cabinet press conference)都比国会重要。除非是公布财政预算案或发生重大事件,否则国会的新闻采访往往只是例行公事。

国会记者的工作确实比较辛苦。普通新闻组记者即使一天有两、三个采访任务,间中还可能有休憩的时间与空间;但是驻守国会,无论是负责议会厅或国会走廊,几乎就是一整天马不停蹄地采访和写稿,而且为了赶截稿时间,更得加快工作速度。

2008年大选在野党雄起,否决了国阵的国会三分之二多数议席优势之后,国会议事比过去“精彩”多了;晚近几年公民运动复兴,亦为国会走廊增添几许“热闹”。国会记者的工作量势必增加,但是个别媒体是否相应增派足够的国会记者,还是个问号;否则,记者们就不会抱怨“记者会泛滥”,令他们疲于奔命了!

记者疲于奔命

记者疲于奔命,问题不在于国会有多少场记者会,毕竟采访活动不会因为记者会异地召开而减少。假使拉菲兹在党所而不是国会大厦开记者会,媒体主管或许就会指派其他记者采访,而不是动员国会记者,增加后者的工作量,但是联署的记者为何不思考两个问题:

(一)既然在野党和非政府组织到国会大厦开记者会已成风气,主管们理应察觉,增派记者到国会大厦支援,但是否做到呢?

(二)既然媒体集团的盈利逐年大增,为何记者幅员没有相应大增?记者的劳动条件没有相应的大步改善?

第一个问题,媒体主管自然会辩解说,人手不足,已无法增派援兵支援。媒体主管永远都以人手不足为理由,主要是因为“人有我有”的心态作祟,宁杀错不放过,非榨干记者不可。鉴于国会大厦记者会“泛滥”,主管可果断及果敢地授权领导国会采访任务的资深记者加以取舍;即使事前不知记者会主旨,会后仍可判断是否要消耗记者的心力撰文,抑或放弃。

第二个问题,虽然媒体主管心态上认定“人手不足”,但是矛盾的是,他们往往以一副维护业主利益的姿态,摆出一堆似是而非的说辞为不相应扩大记者幅员辩解,例如公司虽有盈利但也得“屯粮”应付不备之需云云。

然而,花点心思了解一些资料,就可轻易破解类似说辞何其不可信。我不时提醒读者,当今的媒体业已不能和1980年代同日而语,即使是中文报业集团,获利情况也不比英文报业集团逊色――星报出版集团截至2011年12月31日财政年度的税前盈利是2亿5053万1000令吉,世华媒体集团截至2012年3月31日财政年度的税前盈利是2亿8000万令吉(8,500万美元)。不幸的是,记者疲于奔命的现象,中文报业尤其严重。

显然,问题已非有无盈利,而是如何分配盈利。以我国规模最大的中文报业集团世华媒体为例,我在《董事荷包满基层苦皱眉――传媒论衡(三)》(2012.01.14)已指出,世华媒体在2008年成立后,董事薪酬增幅远高于一般雇员的薪酬增幅。尤有进者,世华媒体今年10月宣布合计七亿令吉的资本回退及特别派息计划,每股可得41仙特别股息,共持有52.48%股份的集团执行主席张晓卿就可套现三亿六千多万令吉。更甚的是,这笔七亿令吉的特别股息,高达七成(五亿令吉)是向银行借贷支付,每年必须支付约2394万令吉的贷款利息!

从此媒体经济角度思考,国会记者请求议长禁止非议员在国会走廊开记者会,显然是提错诉求,搞错对象了。记者们的团结互助精神(solidarity),更应该用在捍卫新闻专业的自主性,以及向雇主和主管(尤其是财雄势大的媒体集团)争取合理的资源分配及更好的劳动条件,而不是埋怨服务对象加重了他们的工作负荷。  ‖  原文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