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卿会脱售明报吗?

2015.12.18【燧火评论】张晓卿会脱售明报吗?

【庄迪澎】砂拉越伐木大亨张晓卿控制的香港《明报》近年一再成为新闻焦点,从空降《南洋商报》前总编辑钟天祥出任总编辑遭遇员工抵抗(2014年1月)、原任总编辑刘进图遇袭(2014年2月)到钟天祥撤换「六四密件」头条新闻(2015年2月),最新事件则是澳洲《金融评论》(Financial Review)在12月17日报道,刚在12月11日宣布收购香港英文《南华早报》的阿里巴巴(Alibaba)亦将收购中文《明报》

虽然阿里巴巴否认此事,但《金融评论》引述「与中国宣传部门有联系的消息来源」说,阿里巴巴和明报高层自今年七月已在洽谈这宗潜在交易。该报道还提到《明报》的「财务状况恶化」。

《明报》是张晓卿的鸡肋

张晓卿会不会将《明报》卖给马云,也许还有待跟进(虽然世华媒体也已否认),但《明报》确实已成了张晓卿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张晓卿在1995年从于品海手中买下明报企业,既是要扩大他的中文媒体版图,缔造「亚洲梅铎」的地位,也是要通过掌握中国以外中文媒体的优势,得到中共高干的青睐,利惠他进军中国投资。

此一企图,张晓卿算是求仁得仁--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三位中国国家主席都曾接见他,更别说朱镕基和温家宝了。在商业利益方面,中国亦已成为张晓卿的常青集团在海外投资最多、业务范围最广的地点,投资范围涵盖木材、石油、公路建设等,包括马中政府联合开发的钦州工业园,以及贵州经济开发区。常青集团曾宣称「将实现项目投资及投资带动100亿美元、产值达1000亿元人民币的远景目标」。

美中不足的是,《明报》和《亚洲周刊》始终未能获得中共亮绿灯登陆。香港报业市场的竞争激烈,却又无法进军中国大陆,限制了明报的业绩表现。它在北美的业务也差强人意,1997年在美国出版美东版(纽约)和美西版(三藩市),2009年美西版停刊,美东版则改为免费报。因此,「财务状况恶化」之说虽略显夸大,但长远而言未必是危言耸听。

控制《明报》的世界华文媒体集团(世华媒体)晚近三个财政年度(2013、2014、2015)的税前盈利一路滑落,分别为7709万美元、6856万美元(-11.07%)及4750万美元(-30.72%)。纯粹论业绩的话,世华媒体约85%的税前盈利来自马来西亚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出版与印刷业务,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出版与印刷业务在前述三个财政年度的税前盈利跌幅在三成上下,占集团税前盈利的比重亦一路降低,分别为11.59%、8.14%和8.09%(参见表一)。 

Table-1-1024x538

此外,世华媒体在2015年11月25日公布的2016财政年度第二季业绩,营业额和税前盈利都比上一个财政年度同时期猛挫20%,其中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出版与印刷业务的税前盈利(未审计)仅2万3000美元,比上一个财政年度同时期的115万5000美元猛挫了98%!而且,相对于马来西亚和其他东南亚国家,世华媒体在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出版与印刷业务不仅盈利差强人意,利润率也相当低。以2015财政年度为例,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出版与印刷业务的利润率仅6.62%,北美更是仅1.26%(参见表二)。

Table-2-1024x499

上述业绩分析说明,若在商言商,阿里巴巴给个好价钱(这不难),脱售香港(和北美)《明报》这个烫手山芋,对世华媒体不是坏事。虽说脱售《明报》将使张晓卿的媒体版图萎缩,但2015年的中国和1995年的中国已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张晓卿意欲成为亚洲梅铎的春秋大梦其实已在幻灭中,因为当今富可敌国的中国资本家要创建规模更庞大的媒体集团,能力比张晓卿要强得多了,死守《明报》并不会令张晓卿的媒体王国更加强大。

重演南洋报业收购案?

然而,「报社不是巧克力厂」,张晓卿会不会脱售《明报》,商业利益不是唯一的考虑因素。张晓卿在《福布斯》(Forbes)马来西亚50大富豪中排名第11,净资产达13亿5000万美元,并不缺20-30亿港币(折合美元约2.58-3.87亿美元)的资金而非得脱售《明报》不可。

假使资金不是问题,能迫使张晓卿脱售《明报》给中国资本的因素恐怕就是来自中共的压力​​了,就如2001年不缺钱的丰隆集团老板郭令灿碍于时任首相马哈迪的压力,而不得不把南洋报业控股脱售给马华公会和张晓卿那样。香港自1997年回归以来,主流媒体陆续为政治势力所收编,晚近如2013年香港电视(HKTV)不获牌照和2014年曾高调支持占中的《主场新闻》创辨人蔡东豪宣称因政治压力而关闭网站,说明中共并不放弃伸手干预香港媒体业。

《明报》在2014年初撤换总编辑,一个普遍见解就是张晓卿「押错宝」--在薄熙来担任重庆市委书记(2007-2012)期间极力吹捧他,不料红极一时的薄熙来非但没有晋升,反而突然失势且沦为阶下囚--,张晓卿为了「补镬」而换上较易使唤的总编辑,以时《明报》像《亚洲周刊》那样讨好中共。此说确实有迹可循,2009年2月《亚洲周刊》率先提出「重庆模式」一词来歌颂薄熙来治理重庆的成就,同年10月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42届年会选在重庆召开,两年后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重庆举行时,张晓卿不但和重庆南岸区人民政府签订一份投资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赞扬薄熙来的人格与领导魅力,还和薄熙来同台同唱「红歌」;然而,薄熙来在2012年落马后,张晓卿于2013年1月13日在《亚洲周刊》发表《中国制度创新与超越前进--2013年元旦献词》,既批评「薄熙来事件展示,唱红打黑的群众动员是开时代的倒车,走回文革的老路」,又歌颂「习李体制享有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经济基础,也拥有历史上最强的综合国力,超越了汉唐时期」,俨然一份既自我批评「今是昨非」又向习近平献媚的自白书。 2014年,有香港网媒发现,常青集团网站删除了张晓卿和薄熙来的合照

尤有进者,2007年,薄熙来担任中国商务部长时,张晓卿通过在新加坡上市的常青石油及天然气公司与国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石油)签约,共同开采吉林区东北部的油田,但薄熙来失势后,他在中石油等盟友也纷纷落马,以致这个已挹注了上亿美元的项目迄今仍未获得政府批文

因此,假使马云和习近平确实各有盘算而向张晓卿威迫利诱,张晓卿会为了继续编织「亚洲梅铎」的春秋大梦和面子而放弃更大的商业利益,抑或为了吉林石油项目和其他投资着想而选择壮士断臂,卖掉《明报》,恐怕这位已八十高龄的老人家也还得经历一番天人交战呢!   ‖  原文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