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女主播……

 

2010.11.19【独立新闻在线·寒蝉有声专栏】爱上女主播……

【庄迪澎】21世纪伊始,在韩国收视第一的连续剧《爱上女主播》也随着韩流吹袭而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风靡一时。这部连续剧描述蔡琳饰演的电视台女记者甄善美立志成为新闻主播的故事,以及金素妍饰演的另一位主播和她之间在工作和爱情方面的“瑜亮情结”。甜姐儿蔡琳在这部连续剧里的形象十分讨喜(当然,金素妍的反面角色产生重要的衬托作用),《爱上女主播》的受落,也许发挥了某种程度的加分作用,让人们对“主播”这个职务产生好感,甚至憧憬。

《爱上女主播》在马新播映的时间点,适逢我国电视业生态正在经历巨大变化的时期,而这些变化为那些憧憬当主播、以中文为第一语言的小女生们提供了梦想成真的条件,甚至也影响了传播院系的教学规划。

首先是ntv7华语新闻在1999年4月6日启播,以及方若琪的窜红。Ntv7华语新闻启播,打破了数十年来国营电视台第二电视(TV2)华语新闻“仅此一家”的局面,以及俨然只有“稳重”的叔叔阿姨才能当新闻播报员的现象,创造了在华语新闻节目当主播的工作机会。方若琪窜红所昭示的意义,正是成为“著名新闻主播”是可欲的(desirable)理想,给发主播梦的少年男女立下了一个进取奋斗的标杆。【点击:《“方若琪现象”的最后一夜》】

其次,卫星电视台Astro有越来越多的中文时事节目、八度空间(8TV)及马新社(Bernama)相继制作华语新闻。晚近则是方若琪在2008年初为第二电视华语新闻制订的“改革”方案,一举将中年播报员换成年轻主播。

主播艺人化

华语电视新闻与时事节目的这些演进,影响层面不小。它不光是制造了更多当主播及节目主持人的机会,造成时下许多就读传播学系的学生对广电媒体的兴趣远大于对新闻学的兴趣,进而造成传播院系对开办广播与电视学程趋之若鹜(例如,我主持新纪元学院媒体研究系系务的三年里,当时的院长柯嘉逊就经常催促我开设电视学程)。

与此同时,它对平面媒体的贡献,则是为娱乐刊物和报纸的娱乐版提供了填补版位的重要编采材料。所谓“重要”,是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可能迄今犹是),本地艺人的号召力不足,且缺乏新鲜的八卦题材可写,而主播一方面更有号召力,另一方面则提供了稍微有别于艺人的题材。在方若琪时期如此,晚近两三年年,随着华语新闻的年轻女主播越来越多,此现象更为加剧。

换言之,平面媒体对于“主播明星化”产生相当重要的催化作用。然而,何为“主播明星化”呢?

第一届《金视奖》颁奖典礼在9月25日举行过后,方若琪接受本地娱乐新闻网站Lifetv的访问谈“主播明星化”时说“明星化的过程是自然的,但必须建立在新闻专业的基础上”,“主播也需具备采、编、播三大基本条件”。

这是方若琪对主播回归新闻专业的期许,据此脉络而言,与我写《〈金视奖〉与主播之死》的主旨大致不谋而合。不过,这种期许,在电视新闻日益商品化的客观现实中,会不会成为仅仅是个人主观期许,委实值得考察与思考。

今年六月间,我为了写一篇我国华语新闻主播明星化的小论文,根据一些文献将“主播明星化”的体现归纳为几种形式:一、是电视台加强自己的明星架式与节目形式噱头(而多半不是新闻内容);从片头设计到发型设计,主播们包装节目也包装自己,于是新闻综艺化,主播明星化(郭力昕,1992:184)。二、主播不但将自己处理成一种明星,更进一步将自己制造成新闻。电视主播原本是新闻的选择与叙述者,现在则“主播即新闻”(郭力昕,1992:184-185)。三、各报章将电视主播当成影星、歌星一样的“艺人”,以塑造偶像的手法,报道与电视主播的新闻素养毫无关系的事,例如交了新的女友或男友、婚姻幸福美满、“瞎拼”服装的经验、饲养动物的感想……等(章台生,1999:240)。

这些文献所指涉的对象虽是台湾的电视新闻主播,但所描述的“明星化现象”有一部分确实也已在我国电视新闻主播身上浮现。这种明星化现象与方若琪所说的明星化似乎有脉络上的差异。可以这么说,“明星化”至少可以有两种定义,第一种定义是指前文所指这种主播变成艺人似的情况,第二种定义则是指主播因其在新闻专业上的杰出表现而成为名主播,就如名作家、名学者那种(虽然名作者、名学者也有靠作秀浪得虚名者)。方若琪在访谈中所谈的“明星化”,比较接近第二种定义。

艺人模式如法炮制

几经思量,指涉第一种定义的“主播明星化”现象,与其说“明星化”,不如修正为“艺人化”和“模特儿化”更为贴切。

主播“艺人化”和“模特儿化”,既与娱乐媒体用采写艺人时的习惯性八卦方式题材和笔调采写主播,以及休闲美食旅游等书刊动员主播“演出”的作风息息相关,也和电视圈这个行业要求主播得向艺人般包装的潜规则息息相关,例如我在《〈金视奖〉与主播之死》提起,主播因入围而参加颁奖典礼,从服装打扮、举手投足、一颦一笑、谈吐礼仪,莫不比照娱乐圈和艺人的行为与作业模式如法炮制。

“主播艺人化”仿佛成了无法抗拒的趋势,虽然我们仍可期望主播们凭着她们的自觉与主观愿望,以“我是新闻从业员”的自我提醒对“艺人化”和“模特儿化”的趋势做一定程度的克制,但她们要抵抗的却是庞大的经济利益与政治考量交错而成的电视产业结构,这是多么大的一种考验啊!这是后话,有待下回分解了。    ‖  原文出处  ‖  下载PDF档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