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惊风遇上慢郎中:2015年能全民看数位电视吗?

2012.03.13【公正报,第37期,p. 8-9】急惊风遇上慢郎中:2015年能全民看数位电视吗?

【庄迪澎】由于数位技术日益普及,传统的类比电视(Analogue TV)走入历史,看来只是时间上迟或早的问题而已。荷兰早在2006年12月已经完成电视全面数位化的工程,成为全球第一个关闭类比电视讯号的国家。美国和日本分别在2009年和2011年完成无线电视数位化工程,英国和韩国则将在今年内停播类比讯号。在亚洲,台湾亦将在今年六月底停播无线电视类比讯号,七月开始全面迈入数位电视时代。

我国政府并非对此趋势坐视不理,在2005年展开一项《国家数位化大蓝图》(National Digitalisation Masterplan)的研究,随后也拨款七千万令吉给马来西亚电台与电视台(RTM),让这个国营广电机构扮演广电数位化的领头羊角色,执行数位电视试办计划(Digital TV Trial)――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期间在首都吉隆坡的一千户家庭率先实验性实施数位化的地面电视广播(DTTB)。

2015年能全面数位化吗?

政府订下的目标,是在2008年启动电视数位化的工作、在2010年使数位电视触达95%的家庭,继而在2015年关闭类比讯号全面推行数位广播。然而,距离2015年仅有不到三年的时间,无线电视全面数位化的实际进度如何,身为利益相关者的普罗大众,可说是一无所知。

尤其重要的是,无线电视全面数位化乃关乎全民权益,政府有何相应政策和辅助措施,既能确保如期完成无线电视全面数位化的庞大工程,又能保障全民近用电视的权益不被剥夺?无线电视全面数位化和关闭类比讯号,牵涉到电视机的汰旧换新、安装机上盒(set-top box)、铺设通讯网络等方面的开销,假设低收入家庭没有能力支付这笔开销,政府却一意孤行关闭类比讯号,势必将剥夺和否决经济弱势群体收看电视的权益。

图一:各国启动数位化、关闭类比讯号时间表

取自:Suruhanjaya Komunikasi dan Multimedia Malaysia (2007). Broadcasting: Television – Demand of the Digital Media. Kuala Lumpur: SKMM

基于政府惯有的慢半拍、宽频普及率、消费能力等客观条件,无线电视全面数位化能否如期在2015年完成,恐怕很多人都不敢乐观。

不过,在另一方面,私人界早已觊觎网络电视(IPTV)的商机(参阅副文1)。2005年,当时由大亨陈志远控制的付费电视公司MiTV开业,成为全球第一家提供IPTV-over-UHF服务的公司,推出包含电视频道、互动服务及网络浏览功能的互动式多媒体功能(Interactive Multimedia Terminal)的机上盒,订户可观赏39个频道的节目。

MiTV雄心勃勃,着眼于在第一年创下十万名用户的记录,并往25万至30万名用户的目标挺进。为此,MiTV以低至68元令吉的月费,还给首批在2005年12月31日之前签购的用户长达四个月的免费试用期,试图力拼Astro。不过,MiTV最终功败垂成,一年后草草停播。

目前,我国有四家公司获得政府颁给IPTV执照:

(一)Astro在2011年4月与光纤网络公司Time dotCom合作,通过后者的光纤宽频推出称为Astro B.yond IPTV的高清IPTV服务,除了可观赏Astro各频道的高清节目,另附个人视讯录制(personal video recording)及随选视讯服务(VoD)。

其时,Astro B.yond IPTV的覆盖范围现仅限于雪隆巴生谷地区的16万7000个高楼住户,2011年杪将扩展至北部檳城60座高楼公寓的1万1000个家庭收视户。

(二)马电讯(Telekom Malaysia)在2010年3月推出称为Unifi的IPTV与宽频服务配套,覆盖范围超过66个地区的85万5000个据点,估计在2011年杪增加至78个地区共110万个据点。

Unifi的IPTV称为HyppTV,提供44个频道,即15个免费频道及29个精选频道(premium channels),另有14个随选视讯类别及11个互动应用程序。精选频道是以“自助餐”(ala carte)形式推出,用户得另缴每月至少三令吉签订某个单一频道。

(三)首要媒体(Media Prima)在2011年初与马电讯合作,在HyppTV里推出称为“黄金频道”(EMAS)的IPTV服务,收录该集团各电视频道已播出的节目,以让没有时间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城市观众得以回看。

(四)宽频服务供应商立通国际(Redtone International)控制的易电视(eTV)在2011年5月启播,拥有50多个频道,通过配套方式推出市场,放眼在未来三至五年获得10万个用户。

发展IPTV之局限

虽然私人界踌躇满志,但是IPTV若要在我国大步挺进,仍然面对一些亟需克服的局限,包括:

(一)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及宽频普及率限制。IPTV的普及端赖于宽频或高速互联网的普及,但是最主要的电缆铺排工程还未普及到各阶层社区,限制了宽频的普及率。截至2011年第四季,我国的家户宽频普及率只达到62.3%,反观新加坡家户宽频普及率在2009年6月已经达到118.5%,高低立见。宽频普及率增长缓慢,不利于IPTV的业务扩展。

(二)网络费率及使用IPTV成本不够大众化。虽然IPTV综合语音、数据和视频于一身,消费人只需支付一笔月费就能使用三种服务,但是整体而言,我国的宽频和IPTV之收费还称不上大众化。我国IPTV目前仍局限在中产阶级聚居的都市地区,一方面说明了宽频衔接还无法在都市以外的地区铺设或普及,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宽频和IPTV的费率并非一般民众可以承担。(请参考第35期《公正报》第8-9版专题《免被滥用来为“一个马来西亚”宣传 监督“普及服务基金”怎么用》。)

(三)法规限制IPTV电视节目之产制。我国政府以媒体管制闻名,尤其从严管制广电媒体,即便政府建设“多媒体超级走廊”时公开承诺不审查互联网,但《1998年通讯与多媒体法令》第九篇仍有“内容管制”条款,禁止所谓“令人反感的内容”(offensive content)。而且,持有通讯与多媒体委员会发给执照的任何模式的电子媒体,都受到《1998年通讯与多媒体法令》约束,IPTV业者也不准播放回教以外的任何宗教节目。政府对媒体的法规管制,势必限制了IPTV节目之产制,不利于吸引消费人观看及鼓励IPTV业者制播本土节目。

对业者而言,IPTV是个庞大商机,却也还是一座充满风险的原始森林。经营IPTV所需资金动辄上亿令吉,倘若缺乏令人满意的宽频设备和普及率,以及缺乏足够的潜在消费人,IPTV的普及速度势必受到阻碍。

虽然政府曾在1996年高调推动“多媒体超级走廊”,以及在2004年制订“国家宽频计划”(National Broadband Plan)(参阅副文2),但是政府的执行力显然不如预期。“多媒体超级走廊”从推展迄今已有16年光景,成就差强人意,网络普及率也尚待加强。“急惊风遇到慢郎中”,也许代表了网络通讯与IPTV业者的心声。

副文1:何为IPTV

IPTV全文为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中译“网络协定电视”,是利用宽频网络向订户播送节目的数位电视服务。由于需要使用网络,IPTV服务供应商经常会一并提供连接互联网、IP电话与数位电视,称为“三合一服务”(Triple Play)。

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的IPTV小组核准之IPTV正式定义为:“IPTV乃是一种通过以网络协定为主之网络传送的多媒体服务,诸如电视/视频/音频/文字/图形/数据,并且能提供人们所需的优质服务与体验、安全性、互动性和可靠性。”

IPTV的内容可分为三大类:(一)直播电视,无论是否与当前的电视节目有所互动;(二)时移节目(time-shifted programming):重播电视(catch-up TV,即重播数小时前甚至数天前已播映的电视节目),以及重启电视TV(start-over TV,即重头重播当时播映的电视节目);(三)随选视讯(VOD):瀏览影片目录选播节目,与电视节目无关。

2010年的一则报道指出,2009年亚太IPTV用户达到940万,在全球市占率为37.6%,仅次于全球第二大IPTV市场西欧。根据预测,亚太IPTV用户将在2011-2013年继续增长,分别达到1503.4万、1820.9万和2221.9万,占全球用户比例也保持增长态势,分别达到36.96%、37.65%和38.97%,而且是以高速宽频网方式。

副文2:何为“国家宽频计划”?

“国家宽频计划” (National Broadband Plan)是配合“多媒体超级走廊”,意在推广宽频建设的后续政策;它经过两年的咨询磋商,在2004年公布,预计以十年时间落实四项初步目标:(一)藉由各种既有的适当技术,以在2008年时供应充足的宽频基础设施;(二)刺激需求,以确保通过适当的内容与应用程式服务促成有效率地领受宽频服务;(三)探索各种筹资机制,以资助该计划;(四)确认现行法规的落差,并在必要时提出新法规,以利宽频部署。

“国家宽频计划”阐明,政府为宽频服务订立之关键表现指标(KPIs)为:

(一)宽频订户在2006年底达到130万人(普及率为5%,家户普及率则为23%),在2008年达到280万人。

(二)2008年至2010年,至少10%的宽频使用光纤连接。

(三)到了2010年底,宽频用户有75%是家庭用户。

“国家宽频计划”期许的成功关键是立基于“临界大众”(critical mass)理论,认为如果政府利用公共资金在公共部门维持宽频基础设施的初始部署,就会产生足够的动力,使私营部门将赶搭这趟列车,在群众间继续相关部署。首阶段的国家宽频计划涵盖自2004年已开启的公共部门网站。

为此,政府挹注经费推动各种软硬体建设,期许缩减数位落差,包括在“第九个马来西亚计划”(2006-2010)期间拨出37亿1000万令吉全力推动“弥合数位落差”(Bridging of the Digital Divide)基础设施发展计划。能源,水务与通讯部则继续带头推动电信基础设施发展,以及与乡村发展部及教育部携手支持和提升电讯中心(telecentres)及学校联网(SchoolNet)。

政府的目标是在2015年结束时,家户宽频普及率达到75%,为此制订了两项合计斥资26亿令吉的主要方案:

(一)“高速宽频专案”(High-Speed Broadband,简称HSBB)――将于2012年涵盖高人口密度、高经济效益地区(第一区,指州首府、大城市及工业区)的130万个据点(premises),採用光纤到户技术(Fibre-to-the-Home,简称FTTH)提供网速达到每秒100Megabits(100 Mbps)的宽频服务。

(二)“全民宽频专案”(Broadband to General Population,简称BBGP)――补足“高速宽频专案“,涵盖第二及第三区(即半城市和乡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