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柿子挑软的来吃!

p13_ChineseRocket-15-Mac-2014 (3)

2014.03.15【火箭报,第13版】这才是柿子挑软的来吃! 

【庄迪澎】“打压新闻自由”可以是个残酷的政治现实,也可以是媒体和从政者发生摩擦时,媒体套给对手的廉价罪名--只要祭出“打压新闻自由”一词,媒体马上就以一副新闻自由捍卫者的姿态示人,此时千错万错都是从政者的错了。最近《星洲日报》再次和民主行动党秘书长兼槟州首席部长杠上,就是另一示范。

今年一月的林冠英-郑丁贤笔战事隔两个月之后,《星洲日报》再次和林冠英杠上,先是在2月27日重登林冠英的一则文告时在稿末以大于正文的字体标注“编按:由于林冠英对标题有意见,特此重登。”过后又分别在3月2日和3月5日刊出副执行总编辑郑丁贤和主笔陈宝卿的署名文章非议林冠英干预新闻自由,而且无独有偶,两人皆以香港《明报》前总编辑刘进图遭人砍伤一案来铺陈他们的观点。

一般上,报纸刊出的内容若有错误(例如误植人名、照片等),会以刊登“小启”的方式更正,《星洲日报》全文重登文告的做法,显然是罕见做法。当时,我就在面子书写道,《星洲日报》此举显然是在“玩”林冠英。郑丁贤和陈宝卿的文章印证了我的判断,前者写道“编按的意思,就是让读者自行研判,知道是怎么回事”,后者写得更白“这一段文字既饶有趣味,读懂其含义者莫不为其玄妙之意拍案叫绝。”

换言之,《星洲日报》重登文告再加注“编按”,并不是屈从于林冠英的权威,而是意图以此暗示、影射林冠英“对新闻处理指指点点”、“操纵新闻”和“干预新闻自由”,令林冠英难堪。然而,《星洲日报》的做法和写法,却是处处矛盾。 

首长与部长权力不可并论 

首先,假使《星洲日报》坚持那个由“很资深和优秀的同事”(郑丁贤语)所打的标题正确无误,《星洲日报》应有陈宝卿自诩“在权势人物庞然的身影下,媒体仍将继续以手中之笔,写出胸中真理,无为无私”的那股精神和勇气,置之不理,又何须如此委屈全文重登呢?

其次,无论是林冠英、其他在野党人、非政府组织、华团,乃至个人,都是随时会受媒体的报道所影响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他们皆有向媒体反映意见甚至是批评媒体的权利,而媒体亦有回应这些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义务。双方论见相订,恰恰反映了双方皆有言论自由的空间。换言之,林冠英纵使对《星洲日报》的新闻处理手法指指点点,《星洲日报》尚可用“编按”的方式让他难堪,甚至用上言论版位来批评他,反映了林冠英的“指指点点”并不足以对《星洲日报》产生寒蝉效应或白色恐怖,否则《星洲日报》敢和林冠英对着干吗?

就此而言,我们仍然不能忽略“权力”在新闻自由问题上的作用。虽说林冠英是槟州首席部长,掌握槟州政府行政权力,但是此权力和联邦政府阁员(尤其是内政部长)的权力不可相提并论,前者的权力对媒体的生死存亡鞭长莫及,后者则随时可令媒体停刊--近例是英文新闻周刊《热点》(The Heat)在去年12月遭吊销出版准证,一个月后始复刊。

无论是干预/打压新闻自由、“试图把手伸入编辑室”或“操纵新闻”,要达到目的,惩罚权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所以,当内政部或国阵政府中位高权重的部长对媒体的报道指指点点时,包括《星洲日报》在内的传统媒体都乖乖听话,把内政部或国阵政府不喜欢的课题或新闻低调处理,甚至从此只字不提,更别说敢用“编按”的方式来昭告天下内政部不让他们继续写这些新闻,当然也不必奢望郑丁贤会在他的专栏里修理内政部长。

好了,眼前的两种境况,一是林冠英因不满意报社的新闻处理而致电和投书报社,而报社则以不同手段在新闻和言论版位对他冷嘲热讽和批评,二是国阵政府不满意报社的新闻处理而致电警告、请总编辑到内政部喝茶,甚至发出警告信,而报社乖乖从命,吭都不敢吭一声。两者对比,何者才是打压新闻自由,一点都不难辨别,为何《星洲日报》从没加注“编按:由于内政部对此课题有意见,今后不再报道”?也不见郑丁贤等编采部高层撰文非议内政部官员(不必是部长)“试图把手伸进编辑室”?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其他媒体遭受官方打压,《星洲日报》也视若无睹,未加报道? 

只敢炮轰失势人士 

反之,记忆犹新的是,郑丁贤在2011年9月19日还撰文吹捧以打压新闻自由闻名的国阵政府的首相“把大马的政治民主进程,推进了10年,甚至是20年”(2011.09.19,《星洲日报》,郑丁贤《改革没有退路》),而客观事实却是,马来西亚在无国界记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的世界新闻自由指数中,从2012年排名第122位降至2013年的第145位(猛挫23位),再进一步滑落至2014年的第147位,比军人政权统战的缅甸还不如!(郑丁贤和陈宝卿的文章都提到无国界记者的世界新闻指数,前者只提菲律宾,后者只提美国,就是不提马来西亚,耐人寻味呢!)

这家号称正义至上的报纸,不是没有炮轰过他们所谓的“权势人物”,但是当他们展现这股勇气时,往往都是炮轰对象失势或开始失势之际;有几个前例可循:

(一)2003年,《星洲日报》曾罕见地在新闻版用上大篇幅刊登郑丁贤炮轰时任卫生部长的蔡锐明处理SARS病灾不力的文章,而其时媒体圈和政治圈都知道,原属党争B队的蔡锐明已失势,即将去职(蔡锐明在2004年大选后就不再担任部长)。

(二)前首相马哈迪铁腕治国22年,《星洲日报》对他毕恭毕敬,恭维不在话下,凡有点名批评马哈迪的文章,几乎都会删除马哈迪三字,改以“某国领袖”或“某亚洲领袖”等含糊名词代之。只有在马哈迪下台经年之后,《星洲日报》才敢轻轻地酸一酸他(例如,2009.07.21,郑丁贤《马哈迪是分化高手》;2011.02.18,郑丁贤《暂时性记忆障碍》;2011.02.12,郑丁贤《茅草行动谁承担?》)

(三)2009年,《星洲日报》和世华媒体旗下《号外周报》一度和时任马华公会总会长翁诗杰对着干,另一边则力捧蔡细历,究其实,不也是看准了翁蔡之争中,翁诗杰这个独行侠大势已去,而蔡细历则东山再起,将取代翁诗杰成为马华公会新贵?

简而言之,《星洲日报》最近接连和林冠英杠上,只是再次暴露了它“见虎烧香、见兔开枪”和见风转舵的个性。2008年大选之后,《星洲日报》和林冠英互送秋波,给林冠英开专栏,堪称双方的蜜月期,但2013年“5.05,换政府”的大选事败之后马上变调,估计《星洲日报》是认定了民联再也不可能入主布城了吧!  ‖   原文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