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GM假新闻:媒体和读者的共业

CAGM

 2015.07.24【燧火评论】CAGM假新闻:媒体和读者的共业

【庄迪澎】2015年7月15日,也许有不少人都在自己的脸书页面上看到另一条重大新闻:一个称为「马来西亚追求问责施政公民」(Citizen of Accountable Governance Malaysia,CAGM)的非政府组织在其部落格贴出一份宣誓书,内容是大马银行(Ambank)一名遭解雇的职员透露,他曾在2013年授命处理数笔从新加坡瑞士银行汇入纳吉私人帐户、合计2100万新元(5860万令吉)的转帐,却因依法向国家银行报备而遭银行即时解雇,离开时甚至还被保安人员搜身。

这个「揭露」发生在《华尔街日报》揭露一马发展有限公司(1MDB)将七亿美元(26.7亿令吉)巨款过户到纳吉在私人银行帐户的十三天之后,以及《砂拉越报告》( Sarawak Report)揭露纳吉夫人罗斯玛的帐户在今年收受八次合计两百万令吉存款的六天之后,不论是鉴于1MDB丑闻的新闻价值,或是在这场媒体揭弊竞争中落后的压力, CAGM发布的内幕和材料,对媒体肯定是个不可失之交臂的诱惑。于是,新闻网站如《当今大马》(Malaysiakini)、《马来西亚局内人》(Malaysian Insider)、《自由今日马来西亚》(Free Malaysia Today),乃至《东方日报》网站都及时报道了这个震撼性新闻。

这个「震撼」新闻当天中午时分在部落格公布,但更大的震撼却在当天傍晚发生。在这些媒体引述了CAGM部落格的资料之后,这个在今年五月杪突然出现在非政府组织宣称,他们公布的内幕材料是虚构的,不仅宣誓书、宣誓书主角和宣誓书内容虚构,甚至连这个非政府组织和主席这号人物,均为虚构,目的是在做一项「社交媒体实验」。他们还调侃说,是编辑们不愿查证事实和热衷于报道耸人听闻的新闻,助长了他们的成长,「我们声名大噪是因为编辑们希望我们讲出可热卖的故事」。

于是,除了《华尔街日报》记者因为要去有更多文件佐证而未报道之外,前述媒体被耍得灰头土脸,纷纷删掉原来的报道——《马来西亚局内人》例外,它保留了报道,但跟进报道了CAGM宣布虚构的声明。

精心策划否定媒体公信力

虽然有媒体人非议遭殃的媒体疏于查证,但持平而论,它们遭殃并非犯了所谓的「低级错误」。稍微了解此事的来龙去脉,不得不说CAGM所为确实是精心部署,意在否定(discredit)媒体公信力的计谋,其中的算计包括:

一、CAGM这个「非政府组织」在今年五月已开始「浮现」,曾先后发表文告非议马哈迪和林吉祥,制造了确实有此NGO的印象。一般上,媒体确实不会花心思在查证非政府组织的真伪,因为马来西亚有很多非政府组织是临时性质(ad-hoc),再加上内政部为难,非政府组织要获准注册并不容易,所以有些没有社团注册,有些则以公司注册营运,法律地位是商业机构而不是非政府组织。

二、CAGM的幕后黑手在将虚构材料放上部落格的两天之前,曾主动接洽国内外媒体爆料,甚至提供了宣誓书主角的名字让媒体查证。此举当然能取信于媒体。不过,耐人寻味的是,《马来西亚局内人》以电邮向大马银行两个高层查证,一个没回复,另一个则不愿证实。 《东方日报》致电大马银行,电话转到公关部却无人接听。

三、虽然宣誓书内容是虚构的,但有媒体查证宣誓官的盖章,发现确有这个宣誓官。

四、在《华尔街日报》揭露纳吉在大马银行的七亿美元私人帐户之后,大马银行创办人的儿子露面指控,其父疑因举报牵涉数百亿令吉的贪污内情而在2013年遭谋杀,已使大马银行处于1MDB丑闻的风口浪尖上,CAGM幕后黑手以大马银行为饵,确实能轻易诱骗媒体上当。

「成功的谎言往往有一半的真实」这句话没错,因为在未能百分百确认真实的情况下,我们往往会以所见的一半真实来研判真实性。 CAGM幕后黑手恰恰就是利用了这点,制造了一些至少看起来像是真实的条件,例如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来制造有CAGM这个非政府组织的印象、提供宣誓书主角的名字、宣誓官名字确有其人,甚至与记者互动沟通,于是媒体采信了。

没遭殃的媒体不必幸灾乐祸

虽然CAGM事件是个精心策划的计谋,我们甚至也能合理怀疑这是1MDB丑闻关系人为了化解《华尔街日报》和《砂拉越报告》揭秘的压力而策划,借此否定媒体所揭露的1MDB丑闻的真实性,但媒体(不仅是遭殃的媒体)仍应借此事反躬自省,而没遭殃的媒体亦不必幸灾乐祸。

此事看起来是前述遭殃的媒体不够谨慎、查证不足,实则反映了媒体的集体「问题」,甚至可说是媒体和读者的「共业」。在网络新闻业出现之前,传统媒体不论是报纸或电视都有截稿时间的压力,尤其是面对重大事故时,通常都是先报了再跟进;网络新闻业崛起之后,这种时间压力更大,因为不论是网络媒体业者或读者,都会期待新闻网站以最快的速度报道新闻事件,所以新闻网站纷纷以「新闻快报」(news flash)方式应付读者的需求,先报了新闻​​要点再说。

当新闻网站的广告模式从广告商直接付费在网站上刊登广告转变为「每千次展示计费」(Cost Per Mille,CPM)、每次点击计费(Cost Per Click,CPC)及每个到访者计费(Cost Per Visitor,CPV)等方式,以及人们依赖脸书链接读取新闻的现象盛行之后,前述时间压力更为加剧,而且「广告影响新闻内容」的程度甚至比传统媒体的情况更加厉害。为了追求最高的点击率/访问人次,「抢先报道」比起过去更为重要,因为唯有拔得头筹,才有望累积最高的点击率/访问人次。然而,「抢先报道」的代价,可能就是深度欠奉、查证不足。

CAGM幕后黑手显然深谙媒体业者的作业方式和心理,他们在主动接触媒体,媒体却没有及时报道后,便将虚构的材料放在部落格公诸于世,就是掌握了媒体害怕落后的心理。当如此具有新闻价值、如此具备点击诱惑力的新闻素材公开了,而媒体已查证到部分真实时,几乎不可能为了百分百确认真实而愿意承受「独漏」或被读者嘲讽新闻不及时的风险。所以我说这是媒体和读者的「共业」。

相比之下,英文《The Edge Financial Daily》在今年初获得刘特佐和Petro Saudi诈骗马来西亚18亿3000万美元的资料,却用了数个月时间和找了资讯工艺鉴证专家确认文件的真伪,然后才在7月20日详尽报道,确实值得肯定。然而,不幸的是,今天却传出它遭内政部勒令停刊三个月的消息,而打压新闻自由是国阵政府的恶业!  ‖  原文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