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少了,总是员工先遭殃!--谈首要媒体的「互惠离职方案」

0015

2014.11.13【燧火评论】赚少了,总是员工先遭殃!--谈首要媒体的「互惠离职方案」

【庄迪澎】今年11月8日,马来西亚规模最大的媒体集团--首要媒体有限公司(Media Prima Berhad)宣佈,它向全体超过4600名员工提出称为「互惠离职方案」(Mutual Separation Scheme)的自愿离职选项;该集团旗下新海峡时报社、四家无线电视台(TV3、ntv7、8TV、TV9)、数位业务(Media Prima Digital)和户外广告业务(Big Tree)的员工,不论年资、不论全职或约聘,都接到公司的「大信封」。

首要媒体的文告没有阐明将裁减多少名员工,但媒体引述匿名消息来源的说法,此次「互惠离职方案」预计将裁减掉15%至20%的员工。根据首要媒体集团截至2013年12月31日财政年度的年报,该集团员工人数有4654人(含董事11人),等于将裁减的员工人数介于698人至930人不等。

集团盈利不如去年

任何企业意欲裁减员工或银根紧缩时,总会提出堂皇理由合理化,首要媒体也不例外,此次提出员工自愿离职选项,美其名「是长期经营策略的一部份,以维持集团的地位,并使它面对激烈的同业竞争和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时更有弹性」,「以及有助于通过重组人力资源的实力来提高生产力」。然而,诚如媒体的报道指出,此举是因为这家巫统控制的媒体集团今年的盈利不如去年所致。

今年8月14日,首要媒体宣佈业绩,2014财政年度第二季度(截至6月30日止)的营业额为3亿8858万令吉,比去年同时期的4亿6627万令吉少了16.7%,而淨利仅3583万令吉,比去年同时期的6010万令吉大跌40.4%。最近的业绩则是,首九个月的营业额11亿令吉,比去年同时期少了12%,而淨利也仅有1亿零607万令吉,仍比去年同时期跌了30%。

营业额和淨利都不如往年,但是淨利降低的幅度高于营业额,反映了生意的收益率降低,而原因之一是生产和营运成本比较高。对媒体集团(尤其是广电媒体)而言,爲了竞争,设备更新的成本省不下,製作成本也不好省,较有可能节约的就是人力资源的开支。如何节约?首先,通过自愿离职方案可以裁减掉领高薪的资深员工和中阶主管,然后用薪金较低、较资浅的员工取而代之;其次,留下的员工则从「一个人做两个人的工」变成「一个人做三个人的工」--首要媒体的文告说「通过重组人力资源的实力来提高生产力」,说白了不就是在宣告此事吗?

换言之,所谓的「互惠离职方案」,惠及首要媒体是毋庸置疑的,倦勤而萌生离职或转职念头的员工也可领取一笔离职金(离职金方案为1.5 X 年资 X 最后薪资),但留下的员工就得承受被压榨的命运了。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系教授刘昌德提到媒体集团经营逻辑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差異性时指出,过去的报老板或所谓报人(publishers),虽仍必须服从商业逻辑、也有降低人事成本的需求;但是却会因为个人主观因素,例如对新闻价值与个别员工的个人好惡,有时会出现违反利润逻辑的决策,而跨媒体集团的管理阶层没有太多「非经济」的考量,经营准则是财务报表上的立即收益,而非如何在艰困狀况下维持一份个人主观的理想报刊(刘昌德,2008.04:244-245)。首要媒体因盈利下跌而裁减员工,恰恰就是反映这种状况。

首要媒体是马来西亚规模最大的媒体集团,电视业务是它最大的获利来源(2013年的淨利63.80%来自电视业务),其次是印刷媒体(26.00%)。虽然首要媒体的电视业务面对卫星电视Astro和其他网络电视的竞争,旗下报纸的销量也每况愈下,但是它一直都有可观的盈馀,尤其是自2010年以来都保持两亿令吉以上的淨利(见表一)。即便以首要媒体今年首九个月的淨利仅有1亿零607万令吉来看,今年全年的淨利无法维持两亿令吉的记录,其盈馀仍然是可观的。

表一:2009年-2013财政年度首要媒体之淨利与员工福利开支(’000令吉)

财政

年度

营业额

净利

员工福利开支情况

总金额

董事

非董事员工

非董事员工平均所得

2013

1,722,943

(+1.48%)

216,416

(+2.42%)

446,342

(-2.05%)

(占营业额27.07%)

5,654

(-7.58%)

(11人)

440,688

(-1.98%)

(4643人)

94.91

(-0.54%)

2012

1,697,845

(+4.67%)

211,312

(+1.31%)

455,690

(+7.04%)

(占营业额26.84%)

6,118

(-7.30%)

(10人)

449,572

(+7.26%)

(4711人)

95.43

(+6.33%)

2011

1,622,133

(+4.88%)

208,578

(-16.24%)

425,739

(+1.04%)

(占营业额26.25%)

6,600

(+20.31%)

(10人)

419,139

(+0.79%)

(4670人)

89.75

(+3.22%)

2010

1,546,643

(+107.87%)

249,026

(+27.84%)

421,345

(+159.45%)

(占营业额27.24%)

5,486

(+5.46%)

(10人)

415,859

(+164.54%)

(4783人)

86.95

 (+154.17%)

2009

744,029

194,800

162,399

(占营业额21.83%)

5,202

(10人)

157,197

(4595人)

34.21

资料来源:首要媒体集团2009年至2013年年报。

不过,对上市企业和它的管理层而言,有可观盈馀并不足够。它们要追求的是逐年增高的盈馀,以便向大股东交代。大股东谋求最高的股息,管理层则要通过实现大股东的夙愿来保住他们的职位和俸禄(当然还有他们所得的股息)。所以,当淨利减少尤其是大幅减少,而营业额未能立即提升时,上市企业力挽狂澜的不二法则就是削减成本,藉以提高收益率。

这是资本主义的逻辑。那些迷信于媒体集团化乃至垄断有助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改善员工劳动条件的人,委实太天真了。事实上,媒体集团淨利大增时,最先获利和获利最多者是它的大股东和董事们;当媒体集团淨利大减时,最先遭殃的就是员工。从表一可以看到,从2009年至2013年的五年来,员工人数有增有减,2013年的营业额(17亿2294万3000令吉)比2009年的营业额(7亿4402万9000令吉)足足多了9亿7891万4000令吉(+131.57%),但是2013年的员工人数只比2009年的员工人数多出48人。而且,员工开支佔营业额的比重仅维持在21.83%至27.24%不等。

董事开支无须节约?

若说节约人力成本是不可避免的,首要媒体集团的员工或许应该提问的问题是:董事局成员的薪酬开支是不是更应该有大幅度的节约?

表一可见,2009年至2013年,董事局由10至11人组成,所支取的薪酬等开支介于520万2000令吉至660万令吉不等,平均每一名董事每年支取52万至66万令吉不等。反观,一般员工的平均薪酬等开支仅介于3万4210令吉至9万5430令吉,而且除了2010年的特殊情况之外,增长幅度仅介于3.22%至6.33%而已,2013年甚至减少(-0.54%)。

表面上董事们最近两年的薪酬等开支虽然减少7.30%至7.58%(2010年和2011年分别增长5.46%和20.31%),但是,个别董事支取的都是一般员工望尘莫及的高薪--在2013年财政年度,首要媒体共有三名执行董事和八名非执行董事,最高薪的执行董事,年薪介于180万01令吉至185万令吉之间;年薪最高的非执行董事,年薪则介于95万01令吉至100万令吉之间(见表二)。

表二:2013年财政年度首要媒体董事局成员薪酬

 

薪酬范围

董事人数

非执行

Non-Executive)

 

执行(Executive)

低于RM50,000

1

RM50,001 – RM100,000

1

RM100,001 – RM150,000

2

RM150,001 – RM200,000

2

RM200,001 – RM250,000

1

RM800,001 – RM850,000

1

RM950,001 – RM1,000,000

1

RM1,100,001 – RM1,150,000

1

RM1,800,001 – RM1,850,000

1

合计

8

3*

资料来源:首要媒体2013年年报,第144页。
* 一名执行董事在当年退休。

而且,别忘了,那些独立非执行董事通常都不只担任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例如1990年退出政坛的民主行动党前武吉敏登区国会议员李霖泰,除了是首要媒体的独立非执行董事,还是另外两家上市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另外也担任一些政府机构委员会的委员。换言之,对这些「肥猫」而言,即便削减他们的薪酬两三成,生活都不成问题。

反之,面对消费税来临、燃油价格、能源费率、贷款利率高涨的一般员工,总是企业节约人力成本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恐怕加薪有限,还得承担额外的工作量,真是哀哉。‖  原文出处  ‖

【参考资料】
刘昌德(2008.04)。 〈大媒体,小记者:报禁解除后的新闻媒体劳动条件与工作者组织〉,《新闻学研究》,95:23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