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慧怡与媒体情欲失控

2004.01.15【东方日报·名家】吕慧怡与媒体情欲失控

【庄迪澎】民主行动党前槟州政治研究员吕慧怡辞党职、出国度假、退党、跳槽马华公会,在2003年岁末成为中文报章竞相跟进的新闻,吕慧怡的锋头之健一时无两。中文报如此“重视”、“厚待”吕慧怡,是相当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因为无论就学历、党职、政治角色与定位而言,吕慧怡其实并没有这般等级的新闻价值,让媒体对她如此重视。

中文报章固然对吕慧怡“情有独钟”,但钟情的并非她的党职。吕慧怡的两个主要党职――民主行动党槟州联委会委员及社青团全国委员――谈不上是“高干”,在政治上并无影响力。尽管她以21岁的稚龄出任此职,堪称为“年少得志”,但以民主行动党人才凋零的现实而言,她的“年少得志”只不过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结果。

“蜀中无大将”正是造就吕慧怡俨然民主行动党的“政治彗星”的伏笔。吕慧怡深得中文媒体“恩宠”的主要原因,是报界潜意识里厌倦了民主行动党数十年如一日的老脸孔,元老级的林吉祥、卡巴星,中生代的郭金福、曹观友、章瑛等人,对长期接触政治圈的新闻从业员而言,已毫无新鲜感可言。新闻从业员年轻化的趋势更使这些“老脸孔”的“老态”越发显现。

满足新闻新鲜感

所谓“老态”,不在容貌上的变化,而在新闻工作者心理上的体会。吕慧怡出场时的形象:年轻、高学历、“非凡经历”,又是男性主宰的政治领域里的万绿丛中一点红,满足了新闻界追求“新鲜感”的欲望,也填补了民主行动党求才如渴的期待。因此,中文媒体给吕慧怡的待遇,远远超越她在槟州的其他年轻同僚;而民主行动党也乐得顺水推舟,任由媒体将吕慧怡打造成“政治彗星”,藉以掩饰民主行动党后继无人的窘境。

中文媒体厚爱吕慧怡,仿如一个常年累月对着面露老色,而且“性趣”索然的黄脸婆的男人,突然看到邻家搬来了一个散发着阳光般活力的年轻女子,爹声爹气搭讪几句,霎那间觉得沉闷无趣的生活燃起了点点星光那样。尽管这个年轻女子未必貌美,但“久旱逢甘露”,在男人看来,已是闭月羞花了,为后来的情欲失控埋下了伏笔。吕慧怡成为政治明星,正是中文媒体集体情欲失控的结果。

这正是我说吕慧怡“没有这般等级的新闻价值”的原因了。论党职,不算高干。论学历,纽西兰奥克兰大学法学士及美国加州大学政治学学士,没什么了不起,目前政治圈里的硕士、博士或其他专业人士,比比皆是。论“非凡经历”,自称当过纽西兰总理的政治秘书,有多少人确信无疑呢?

吕慧怡在政治事业上的表现也是乏善可陈。从“情侣因牵手而接罚单”、“国旗星月倒转”,到批评“移民厅防范措施松散”,吕慧怡的这些政治工作,其实无异于一般议员“看水沟”、指着路面窟窿拍照的做法。

媒体被冲昏了头

然而,情欲失控的男人早被年轻女子所带来的快感冲昏了头,眼中看到的尽是西施(如果套用港片对白,大概可以出现这样的后续场景:“哇!你几百年没见过女人啊?”)。媒体对吕慧怡自称的履历与经历,未经查核即有闻必录,并以最低的标准评审吕慧怡的政治表现,才造就了吕慧怡成为媒体中的“政治彗星”。

吕慧怡辞党职、退党及跳槽马华公会,受伤最重的恐怕不是民主行动党,而是情欲失控的中文媒体――为卿本佳人神魂颠倒,最后却感受到一种被佳人愚弄及背叛的感觉。

从辞党职到跳槽马华公会的过程中,同时暴露了吕慧怡的政治手段与媒体公关手腕极其粗糙和不成熟。吕慧怡懂得如何吸引媒体注目,却不善于包装、充实自己的公共形象。倘若在勤于召开新闻发布会“揭露”那些芝麻绿豆琐事之外,也能就个人从政理念及国家政策发表宏观的立论,彰显自己的“学力”,以及新生代从政者应有的政治理念,她的“学历”至少不会成为人们公开啄疑的课题。吕慧怡在这方面却交了白卷,糟糕的是,她一早就给自己戴上“双学士”学历和“纽西兰总理政治秘书”的大帽子,让自己陷入“有姿势、无实际”(注:粤语发音比较传神)的窘境里。

其次,吕慧怡回应媒体访问时,态度不够诚恳。政治人物不可能每次都对媒体讲真话,但手段圆融的从政者会不露痕迹,而媒体也不会对庸俗的“政客”有此要求与期待。吕慧怡是年轻的政治明星,媒体对她的内涵会有所期待。然而,吕慧怡无论是在辞党职期间回应她将跳槽马华公会的传闻,以及证实跳槽之后,说明跳槽原委的讲话,都再再痕迹显著地暴露她的惺惺作态,徒令新闻从业员反感。一介读者如我,尚能从报道中感受得到她何其不诚恳,面对面采访她的新闻从业员,又岂会感受不到?

吕慧怡证实跳槽马华公会后,中文媒体对待吕慧怡的态度出现180度的逆转,几乎全无好话,正是新闻从业员深感被吕慧怡愚弄、背叛的直接反应。吕慧怡的政途暗淡,恐怕不在于她跳槽马华公会,而是她再也难以取信于曾经如此呵护她的槟州媒体同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