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葛媒体与新闻自由

2010.07.24【独立新闻在线】杯葛媒体与新闻自由

【庄迪澎】马来西亚的新闻自由运动慢如龟步,原因很多;依我之见,对“新闻自由”的概念缺乏基本认识与共识,是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若要把对“新闻自由”的概念拉抬到学术讨论与哲学思考的层次,可能会引起不同的解读与辩论,但是应用于社会政治层面上时,它还是会有一些基本的客观标准。

对新闻自由的概念缺乏基本认识与共识的原因,一方面是过去大专教育不普及,而中学没有教导社会学知识;即使晚近大专学府林立,但是大多数是经商更甚于办学,这种文凭工厂开设相对容易过关的实务科目,更甚于哲学或学理科目。由于对新闻自由的概念缺乏基本认识与共识,我们消耗了很多时间和功夫在争论一些几无意义的问题,例如何为新闻自由、应不应该有更大的新闻自由、多元族群社会能否有“绝对的自由”……诸如此类在大学一年级的《新闻学概论》科目里就已有涉猎的问题。人民公正党策略局主任蔡添强最近杠上《星洲日报》之后,那些讨伐他的文章,是类似现象的最新注脚。

新闻自由素来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的指标,但在马来西亚,它还称不上是“宪赋权利”。《联邦宪法》第十条款只阐明国人有言论自由的权利(虽然跟着又阐明国会可以基于某些理由立法约束言论自由),并无保障新闻自由的条款(虽然新闻自由是保障言论自由的必要条件);反之,马来西亚有林林种种的严刑峻法管制媒体(虽然当中很多法规违反宪法精神),行政部门修理媒体也从不皱眉。换言之,马来西亚的新闻自由面对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既无宪赋地位,又面对政客动员国家机关打压。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阐明“联邦议会不得立法建立宗教,不得立法禁止宗教活动自由;不得立法剥夺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不得剥夺人民以和平方式集会或者向政府请愿要求申冤的权利”,不仅宣示了新闻自由的宪赋地位,也提醒了我们:打压新闻自由,总是离不开权力的操作,尤其是执法权和处罚权的介入。

打压是权力介入迫使屈从

权力的介入迫使被施压者屈从于施压者者,也才会产生“打压”的效果。当内政部长指示某报不可刊登某新闻时,某甲不得不从,就是权力介入的结果。这里所谓的权力,是源自《1984年印刷机与出版法令》赋予内政部长处罚报社(例如撤销、冻结出版准证)的绝对审核权。内政部长的绝对审核权之大,连法院都不得置喙(即使法院能受理,以马来西亚司法机关的独立程度而言,能否打赢官司,也还是一个问号)。

正是由于掌握这种绝对的权力,内政部长俨如唐僧,媒体犹如戴上金箍的孙悟空;唐僧念念紧箍咒,孙悟空不得不屈服。这种权力的介入,产生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从马哈迪到阿都拉巴达威到纳吉,传统媒体不会指名道姓批评首相。至于内政部长或其他政客藉着手上掌握的权力打压媒体和侵犯新闻自由的案例,简直是书罪未穷,俯拾即是;这里想举两个旧例,“刷新”读者的记忆。

一、2001年发生雪兰莪州白沙罗华小关闭事件不久,原来都有报道此事的中文报纸,瞬间都看不到声援白小的新闻,原因无他,就是权力机关下了指示。这就是打压新闻自由,但是《星洲日报》的所谓名笔郑丁贤在后来的一场座谈会上被与会者问及此事时,却是理直气壮地辩解说“炸弹射下来,我躲开有什么错?”躲避炸弹以求存,是否应该,或许还有争辩的空间;但是肯定的是,“炸弹”既然可以决定被炸对象的生死,而被炸对象不得不屈从,这就是“打压”,而被炸对象之所以屈从,是因为有权力的介入(炸弹)。

二、2003年初,国营第二电视华语新闻制作专题报道,邀我谈《中文报业的文化角色》,上集播出后,有人向当时的副新闻部长林祥才打小报告,节目播出大约30分钟后,华语新闻主管就接到电话,结果原定第二天播出的下集被腰斩了,制作这个专题的记者关韵诗也被“冷藏”了一段日子。这也是行使权力打压新闻自由的实例,但时任《星洲日报》副总编辑的郑丁贤“巧合地”在两天后发表文章指责第二电视华语新闻“公器私用,以逐私利”,而不是非议政客打压新闻自由,实在匪夷所思,这点也只有郑丁贤心里明白。(迄今我仍想不透,当时第二电视华语新闻如何“公器私用,以逐私利”?)

“新闻自由”不能无限上纲

前文不厌其烦的论述,无非旨在说明一点:“打压新闻自由”这句话,是有迫使媒体屈从,以致沦为施压者的传声筒,或按照施压者的意志,把不利于打压者的新闻和言论消音的含义,而打压者要迫使媒体屈从于他,权力不可能缺席。设想一下,倘若唐僧没有紧箍咒、孙悟空没戴上金箍,会是怎样的场景?

正是凭着此脉络,我们才说,在评估蔡添强建议“冷待”《星洲日报》是不是“打压新闻自由”时,应厘清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在权限上的区别――联邦政府掌握媒体生杀大权,而州政府对此毫无权力可言,更何况蔡添强既非内阁部长,也不是州政府行政议员。换言之,蔡添强对《星洲日报》批评再猛烈,乃至诉诸杯葛行动,都不会产生迫使《星洲日报》屈从于其意志的紧箍咒效果或寒蝉效应,甚至可说毫无作用可言。

以2007年区区一个旅游部长说了“部落客都是骗子”这句话却反口指责《星洲日报》撒谎,对这种有损报社公信力的指责,《星洲日报》吭都不吭一声,对比这次以700多字的声明回应后,还接连刊登新闻、评论与读者来函讨伐蔡添强,恰恰佐证了蔡添强权力缺席,以致无从产生打压新闻自由之效应的现实。两例对照,让我不期然又想起资深报人张木钦那句“见虎烧香、见兔开枪”,传神之极!

捍卫新闻自由显然成了一件“政治正确”的事,所以在蔡添强杠上《星洲日报》时,对打压新闻自由难辞其咎的执政党也做贼喊贼,竞相讨伐蔡添强。但是,“新闻自由”不能无限上纲,媒体面对批评、责难、抗议,乃至杯葛时,不能动辄抬出“新闻自由”作为免罪金牌,再以打压新闻自由的受害者自居。

最近的一个例子,壹传媒集团在2009年11月16日在台湾推出网络动画新闻《动新闻》,隔日即以类戏剧手法模拟呈现“电击乳房虐杀女友”案件兇嫌犯案的整个过程:剃发、电击被害人,最后凌虐致死,巨细靡遗,结果招致多个公民团体发表联合声明谴责,以及到报社抗议。壹传媒集团一度以“新闻自由”自我辩护,但台湾著名政论作者南方朔批评道:“由《动新闻》事件爆发后它们的说辞,我们已可看出它们其实是站在一个自以为是的‘新闻自由’的立场上,以为只要一抬出‘新闻自由’,它的存在就有了至高无上的理由。”【注一】

杯葛不是政党的好选项

即使是一般工业产品,也都要接受检验,经常自诩为社会公器的媒体,更得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与检验。是以,倡导新闻自由的国际组织如保护记者理事会(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和无国界记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评比全球新闻自由状况时,莫不以立法管制、不法手段(例如绑架、袭击、暗杀)、所有权垄断等因素衡量,印象中没有一个组织以媒体阅听人或公民组织批评、抗议、杯葛媒体作为评估一国新闻自由的标准。

话说回头,作为依赖群众支持与选票为生的政党与从政者,杯葛媒体并非好选项,甚至应该是最后的选择。首先,与媒体交恶毕竟不利政党的宣传工作,被杯葛的媒体即使基于专业理念而不以封杀报复,但彼此心存芥蒂,媒体的配合度可能就此大打折扣,更何况是在垄断的媒体业里,蔡添强日后在《星洲日报》的曝光率可想而知。

其次,杯葛媒体的举动不利政党与从政者的公关形象。蔡添强提出“冷待”建议之后,国阵成员党竞相发文告非议他“说一套、做一套”,足以佐证这点,而且这种宣传的确会令人们质疑:万一你执政联邦政府,掌握了处罚媒体的权力,会不会动辄打压媒体和侵犯新闻自由?

这个风险当然存在,英国思想史学家阿克顿(Lord Acton)的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导致腐败”,仍然值得作为警惕。然而,这个“风险”恰恰说明了做好以下这几件事,以限制执政党和国家机关权限的重要性:(一)永续经营的新闻自由运动;(二)废除不利新闻自由与媒体自主的法规;(三)否决执政党在国会的三分之二多数席优势;(四)促成选举改革,成就政党轮替;(五)重建司法独立,等等。

驾驭国家嘉惠新闻自由

不过,削弱国家机关的压迫性职能与剥削性职能,仍是消极作为,我们也许应该开始想象比较积极的作为:驾驭国家机关,强化其保护性职能。我曾在2006年12月18日的《光华日报》“识读媒体”专栏发表《国家是敌人,也可是工具》,提到我们耗费许多心力在解除媒体法规的魔咒,却忽略了争取讲法律纳为己用这条路,通过游说、抗争等方式促成保障新闻自由与多元舆论的立法――例如《反垄断法》阻止媒体垄断,或是以《资讯自由法》取代《官方机密法》。

在该文中,我提到1951年美国的一个案例:俄亥俄州《罗蓝报》(The Lorain Journal)争取经营无线电广播执照不果,而联邦广播委员会发出无线电广播执照给八英里外伊利里亞县(Elyria)一家电台之后,《罗蓝报》为了逼使对手退出广播业,执行严厉的广告政策,凡商家在那家电台购买广告时段,《罗蓝报》不接受他们的广告。

由于《罗蓝报》渗透当地99%的家庭,商家别无选择,只好屈从于这种不合理作风。美国司法部因此对《罗蓝报》提出反托拉斯(Antitrust)民事诉讼,虽然《罗蓝报》指责政府的行动侵犯其宪赋言论自由权及拒绝广告的权利,但法院最终宣判《罗蓝报》非法垄断商务,禁止《罗蓝报》继续其反竞争商业行为,并否决了报纸的“冒失、残酷及掠夺式的商业行为”受到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说法。

此外,专长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台湾学者冯建三曾提到,在欧陆国家曾有至少三个以国家公权力介入而提高讯息多样性的例子:(一)瑞典在1966年以政治路线为纲,实行公费辅助,援助同一地区的小报,以维持立论有别的报纸存在;(二)荷兰从1967年开始规定,电视与广播电台的广告必须转拨若干支持报业所需;永久基金成立后,从广电广告刮取5%,救援任何濒临倒闭的报社;(三)法国自1947年立法规定,报纸分销公司的51%股权由出版商联合持有,“对于任何印刷品的配发,不得有任何限制”,而且展售书报杂志的地方必须陈列送达的刊物,不能暗中盘扣。【注二】

当然,以马来西亚种族威权更甚于民主统治的政治现实而言,设想国家机关介入保障新闻自由似乎乃与虎谋皮,一厢情愿,但对新闻自由的追求,不就是一种不可能有终点的理想吗?

注释:

一.南方朔(2009.11.30)。〈《动新闻》风波与社会自我防卫〉,《明报》。

二.冯建三(1992)。〈言论与公权力〉,《文化·贿赂·脱衣秀――解读资本主义的传播符码》,页107-109。台北:时报出版。     原文出处 下载PDF档


延伸阅读

2010.07.28【独立新闻在线】用问号捍卫知情权

【林宏祥】这份报纸用一个歪歪斜斜的问号,扬言捍卫百万读者知情权而毫不脸红;“20只野猪下山觅食”的独家报道,优先于新闻自由遭遇打压的关注;名字里没有不雅字眼、面孔上五官端正的主讲人,沦为新闻图中crop不干净的残遗布料,变成没有名字姓氏的“等”和“人”。最恶劣的从来就不是恶劣本身,而是对恶劣的容忍。    阅览全文 下载PDF档


2010.07.16【独立新闻在线】杯葛媒体之自由

【社论】“冷待”事件引发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媒体是监督者,那么谁来监督监督者?自由与公共责任无法切割,媒体仍然必须面对社会的检验,是以才有所谓媒体监督之倡议。对于怙恶不悛的媒体,吾人有权以罢买、罢看、罢写,乃至不接受采访之手段待之。    阅览全文下载PDF档


2010.07.16【独立新闻在线】因无法抗大局未积极反垄断 蔡添强否认在野党承担恶果

【陈慧思】蔡添强承认当年在野党出于策略考量没有把反垄断的立场推到极致,但他认为,就算当时在野党积极反垄断,亦无法改变大局。问道他是否认同在野党现在承担了强势媒体反噬的恶果?蔡添强回应:“我想没有严重到这个地步。”    阅览全文下载PDF档


2010.07.14【独立新闻在线】蔡添强回应星洲强势攻击 媒体杀伤力大未必处弱势

【陈慧思】在蔡添强而言,媒体和政党、政权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可以互相制衡,固然目前马来西亚的媒体因法令的管制,跟政权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可是跟在野党比较起来,媒体又未必是弱势的,因此在野党应可以其方式制衡强势的媒体。    阅览全文下载PDF档


2010.07.06【独立新闻在线】林时彬斥对星洲持双重标准 蔡添强指新闻应有基本依据

人民公正党策略局主任蔡添强回应《星洲日报》有关雪州大臣卡立可能辞职报道的辩护,指媒体报道新闻应有基本的逻辑或依据,并指此事无关新闻自由,应该要分清楚恶意报道与新闻自由。     阅览全文下载PDF档


2010.07.05【独立新闻在线】刊登声明回应蔡添强杯葛论 星洲日报捍卫报道公正负责

《星洲日报》表示:“这是一篇根据事件实情来推测后续发展的报导,而且还在文中引述雪州大臣新闻秘书的文告,以及在同一版同时刊登了公正党雪州署理主席许来贤和国会议员罗国本的澄清声明。无论从任何角度,这都是一篇符合新闻原则和公正性的报道。”    阅览全文下载PDF档


2010.07.05【独立新闻在线】 不满炒作卡立辞职新闻 公正党冷待星洲一个月

【梁康】人民公正党策略局主任蔡添强证实,人民公正党本月内将会“冷待”(no favour)《星洲日报》为期一个月,针对该报主动要求的采访及提问一律不予理会,以示对该报刻意炒作雪兰莪州务大臣卡立(Ibrahim Khalid)辞职新闻不满。    阅览全文 下载PDF档


《星洲日报》之报道与评论

2010.07.23【星洲日报】夹心人的悲痛

【公正党员】我们当然可以把它解读成星洲日报纯粹是以新闻角度出发,但无可否认此举也让公眾瞭解公正党的政治理念。后来,星洲日报也一直给予公正党很多发言的机会。阅览全文


2010.07.22【星洲日报】我打人,但不等于我暴力

【天涯剑客】《独立新闻在线》网站更扯,平日也不乏对政局及政党的揣测性报道,但事件爆发后却儼然一副“星洲日报实在不应该啊”的高挑姿态出现,就连“杯葛不等於打压”这样的论调也搬得出来。那麼笔者明白了,以后笔者可以告诉别人:“我打人,但不等於我暴力。”   阅览全文


2010.07.20【星洲日报】 从“杯葛”、“冷待”到“没有杯葛”
 
【余秘叶】 我只想表白,我在跟进和报导这新闻时,只想满足读者知情权,报社高层并没有给我任何指示要如何报导,没有任何议程,我只是凭著新闻嗅觉去追新闻。请不要给我及星洲日报套上莫须有的大帽子,更不要打压我们本已有限的新闻自由!    阅览全文


2010.07.09【星洲日报】言行不一

【董嘉欣】蔡添强倡议的冷待方式不仅是叫支持者响应“惩罚”星洲日报,也是扼杀读者知情权的一种低俗抗议行动,更是打击此报公信力的齷齪手法。    阅览全文


2010.07.08【星洲日报】希山:为不利报导杯葛星洲‧“公正党双重标准”

内政部长希山慕丁也表示,蔡添强等公正党领袖口口声声说要捍卫新闻自由,现今却因星洲日报报导不利该党的报导就高喊杯葛,显示该党对新闻自由持有双重标准。 阅览全文


2010.07.08【星洲日报】蔡添强应道歉

【李成福】公正党策略局主任蔡添强因为不满某些新闻报导而呼吁雪州政府杯葛星洲日报,凸显他对自己与其所属政党所推崇的民主政治制度的肤浅认识。    阅览全文


2010.07.07【星洲日报】公权力私用

【曾毓林】蔡添强只因不满星洲日报处理公正党新闻,就动议雪州政府不接受星洲日报採访,也不发出任何新闻稿给星洲日报,这是剥夺了民眾瞭解雪州政府政策的权利。    阅览全文


2010.07.07【星洲日报】政治人物讲一套做一套

【朱运健】这位青年并不是跟中文报有特别的渊源,而是因为他的故事有报导的价值。因此,这些年来,他在中文媒体的曝光率非常高。但是,也许要搏上位,又或者是自负,这位时常标榜捍卫新闻自由的人,最近却因为星洲日报的一篇报导而动作频频,包括扬言要杯葛媒体。    阅览全文


2010.07.07【星洲日报】蔡添强,你忘了?

【天涯剑客】曾听一位资深媒体人说过,有多少人能做到“富贵不能淫”,已有一些在野党人变成了“鬼”!我衷心期望蔡添强千万别成为“鬼”,仍然是“烈火莫熄”时期的蔡添强。    阅览全文


2010.07.07【星洲日报】蔡细历:蔡添强讲一套做一套

马华公会总会长蔡细历认为,人民公正党策略局主任蔡添强建议杯葛媒体的做法是不对的,因为若要鼓吹新闻自由则不应该干预媒体作业,让媒体自由的评论和报导政治新闻。    阅览全文

  

2010.07.05【星洲日报】郭素沁:行政议会未提蔡添强建议‧雪不杯葛星洲

雪州高级行政议员郭素沁表示,正在进行的雪州行政议会会议并没有提及任何关於杯葛《星洲日报》的议程。也是行动党组织全国秘书的她说,州政府不会接纳公正党全国策略局主任蔡添强杯葛《星洲日报》的建议,并认为根本没有这个必要。    阅览全文

 

 2010.07.05【星洲日报】 回应蔡添强杯葛言论‧星洲日报报导维护读者知情权

【星洲日报】在一个民主国家,选择杯葛媒体应该是最后的诉求。民权人士出身,并且善於和华文报记者维繫关係,以致有关他的言论新闻经常见於华文报的蔡添强,在未经寻求其它解决途径如澄清声明、动輒即杯葛《星洲日报》之举,不能不令人重新评估其过去那些有关维护新闻自由的言行。    阅览全文


2010.07.05【星洲日报】蔡添强:公正党建议雪杯葛星洲

公正党策略局主任兼峇都区国会议员蔡添强声称,公正党中央建议雪州政府在7月份杯葛星洲日报,包括拒绝任何採访及发出任何新闻稿。    阅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