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富】网民的情感来自生命经验的真实感受,透过直接的文字在面子书上加以揭露,但是民主也需要理性沟通,因此情感经验需要转化,和他者进行对话与沟通。这样的转化需要一些条件,如打破外在过度压抑的结构,也需要对于知识的好奇心与更友善的对话空间等。Continue Reading

【庄迪澎】即使暂且不质疑在“沟通平台”和“马荷加尼”栏发表的文章是否“不代表本报立场”,这两位副总的辩解不但牵强,且不惜把自己“白痴化”,也试图把读者都“白痴化”――不过,从读者在《星洲日报》面子书里对这两篇文章的回应,显示《星洲日报》再度低估了读者的知识和智慧。
Continue Reading

围攻一个追忆30多年前兼职的退休老报人,却对获利可观的报业集团和十大首富之一的报业主亏待基层编采人员的现象不置一词,是何其荒谬。同样荒谬的是,抓着一个退休老报人在30多年前兼职的往事快意鞭挞,却对今时今日仍然存在的更恶劣且令人不齿的另一种“兼职”视若无睹――一些明里信誓旦旦没有出卖专业和族群的编采主管,暗里收取政商权贵的各种好处,担当这些人的宣传马前卒;例如某政党党选期间,在报纸上释出有利于他们所服务的政客的消息,藉以“彰显”政客们的政绩,以利选情。Continue Reading

极具象征性的巫统常年代表大会连续召开五天后于上周六(12月3日)落幕,整体大会不外乎围绕在捍卫马来人、抨击在野党、备战大选与点选候选人等课题,不过明显可见报道篇幅最多的马来文报章对较为负面的养牛弊案轻描淡写,反观中文报章和英文报章都较为着重此事。Continue Reading

《南洋商报》于1989年在大马交易所挂牌上市而成为公共公司,由于受到新经济政策的影响,必须保留30%股权予土著。国企便成了它的股东。然而,这种正常的程序却成为竞争对手《星洲日报》打击《南洋》的“秘密武器”。《星洲日报》或是公开,或是通过促销员的耳语,攻击《南洋》为“马来人的报纸”,“不敢讲也不敢登华社的心声”;这话广泛流传,对《南洋》打击甚大。Continue Reading

走出来声援“哗!FM”的听众,愿意公开表达自己希望保留“哗!FM”,进而保住“哗!下班红绿灯”这个卖言论的节目,不怕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印在请愿书上交给政府部门,相对于阅听人和群众历来的沉默、消极、被动,它实实在在反映了我国社会的进步。他们的努力有没有成果、他们有没有参与其他类型的社会运动,那已是另一回事了。
Continue Reading

许多报社主管俨然经历着更年期的焦虑,但这并非不能摆脱的宿命;报业确实有不少深知自己价值何在而挥发出从容自信之气质的资深媒体人。以宿命心态面对社会变迁造成的焦虑,难免萌生自卑与绝望之情,故而对批评者极尽围剿与封杀之能事,以掩饰内心的惶恐,与没落的政权仰赖强权武力打压异见分子的心态如出一辙。Continue Reading

倘若我们的社会认为,知识分子应为了马币两万元(且已归还大半)奖学金而背弃专业良知,愚忠舍义,为明知不利于社稷福祉的媒体垄断、匿名抹黑批评者等违背专业伦理之恶行护短和美化,我们还有何理由批判那些为了两百万、两千万,甚至两亿元而贪赃枉法、背弃民意的公职人员和政客呢?Continue Reading

在我国新闻史和(电子)报业史上,“饶仁毅”是不可遗漏的名字;究其因,不光是他催生及筹措经费维持《独立新闻在线》之贡献,更在于他始终自觉地信守不干预编采决策之承诺,以及充分尊重和信任同事的专业能力,这一切使得《独立新闻在线》矢志为新闻业建立新典范之抱负成为可能。Continue Reading